殓葬用地缺乏的因素 (2007.04.30 11:35)
1. 人口老化
根据『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2006』,香港人的人均寿命,男性为78.8岁,而女性则为84.4岁。
香港的人口正在膨涨和老化。在1981年至2005年期间,总人口增加 34%;而65岁及以上人口则增加了 143%,由1991年的 482'040 人增加至2006年中的 859'100 人。
由于1950-60年代出现的『婴儿潮』,以及于1970-80年代的大量年青移民入境的关系,年龄介乎30-54岁的人士,在人口中的比例明显增加,从1991年的 36%上升至2005年的 44%。
可预计的将来,65岁及以上人口,将会上升至2015年的 1'300'000 和2025年的 2'100'000。
2. 死亡数字之上升
由2002年的约 33'400 死亡人数,增加至2005年的约 37'300 人,上升了 12%;统计数字显示死亡数字有稳步上升之势。
3. 坟地及骨灰龛的缺乏
可以相当肯定的是,全港没有一区的议会不反对在区内建设坟场及骨灰龛。是实上,『土地』乃香港最贵价之商品,同时亦为香港特区政府每年带来可观的岁收。
《有关的图表请参阅英文版》
*
殓葬用地缺乏的影响∶(2007.05.21 18:30)
1. 火葬的需求不断增加
2. 公营/私营灵灰安置所的需求不断增加
3. 私营灵灰安置所的费用不断上涨
4. 内地的墓园及灵灰安置所数量上升
5. 在政府辖下的纪念花园内为去世的亲人撒下骨灰、种树及立碑的个案不断上升
6. 海葬合法化(把先人经火化及研幼后的骨灰撒入海中)
7. 为去世的亲人在互联网上设置纪念网页
8. 互联网上虚拟坟场及灵灰安置所的衍生
殓葬用地缺乏的另一影响∶ (2007.08.03 23:50)
歌连臣角天主教圣十字架坟场,将梯形棺葬地的墙壁改建为灵灰龛。下列乃于2007年7月31日所摄影 的新景像(有一点值得我们留意的,如图3所示,给后人凭吊的空间,相信只能容纳一人站立。另一点要注意的是,骨灰位是顺次序推出,申请人是无选择权。)∶
(有关∶天主教香港教区 天主教坟场规则)
摄于2007年7月31日(图1)
摄于2007年7月31日 (图2)
摄于2007年7月31日 (图3)
摄于2007年7月31日 (图4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赞助连结
服务他人乃生命奥秘中最有价值的行为。